学校创办于1983年,占地60亩,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习基地120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1人,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31人,中级教师36人,“双师型”教师26人,在校生984人。有化工原理、电工电子等实验室20个,图书藏量6万多册。开设化学工艺、现代农艺技术等10多个专业。与武汉工程大学等5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办经济管理、等10多个专、本科专业,学员8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余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与育才并举,文化与技能并重,长训与短训并行,升学与就业并进”的办学方向,围绕“培养思想健康、人格健全、能力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县域经济培养品德优良、素质过硬,敢于创业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让每一位老师享受人生的幸福,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秉承“正德砺技”的校训精神,形成了“一体两翼”即中职教育为主体、专业技能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格局,多方面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实施的“红色阳光工程”党建课题,被中组部向全国推介。
特色专业
省级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农学(种植)
本专业现有教师总数1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本科毕业生12人;双师型4人。另外聘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或已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2人,本科毕业生3人;双师型5人。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98%。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为100%。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本着与企业接轨的办学思想,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推行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联合办学,建立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生的谋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学校在种植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先后与兴山县金丰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宜昌椰风集团、宜昌双汇公司、兴山县谭园园艺场和榛子乡蔬菜协会等联合,与企业共同研究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选派骨干教师下场学习并管理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和技术信息,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共同编写实用型的专业教材,为种植专业的实习生提供了实习场所和必要的实习条件,同时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紧密结合。
学校种植专业教师承担了种植专业课的教学,在对口高考中连续三年6人次荣获宜昌市职业技术研究室种植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有2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优秀教案和优秀论文奖,撰写并公开发表了20多篇专业性教学论文。参加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获一等奖、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获二等奖。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组织种植组专业教师编写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料》、《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等系列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培训资料,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光盘。承担了科技部下达的"三峡库区优质无公害猕猴桃生态栽培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和"三峡库区小水果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个农业科技项目,出色的完成了"高效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等4个县级科研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1个果树新品种-鄂猕4号,繁育优质苗木100万株,推广面积达15000余亩;成功引进了甜柿品种2个,枣树品种5个,石榴品种3个,葡萄品种2个。学校充分利用农学专业优势,依托谭园园艺场农学实训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对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投资150万元,组织师生开垦耕地500亩,确定了以栽培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净初级生产量都较高的优质水果--鄂猕四号为主导产品,茶叶、药材等为一体的生态种植模式。基地建设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学校为基地提供信息处理、市场销售等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条件和劳动锻炼场所。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基地效益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基地每年为学校提供勤工俭学收入20多万元,形成了"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 [1]
重点专业
无机化工工艺(磷化工方向):
学校无机化工工艺专业(磷化工方向)是九十年代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兴发集团需求而开办。2000年,兴发集团上市后规模日益扩大,产业扩张,新上项目增多,急需大批熟练的生产一线工人,而其内部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学校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对兴发集团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后,与兴发集团董事长进行研究,制定实施培养方案,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和义务。校方负责按企业的要求培养合格新员工,有效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教师理论教学与企业对生产技术人员技能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学生操作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企业方提供适当资金支持,开放生产设施资源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共同编写适用性专业课教材,实现订单式培养。
该专业现有教师总数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硕士(或已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2人,本科毕业生10人;双师型5人。近三年累计毕业生512人,平均一次就业率99%,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为100%。
通过紧密性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施,学生能力培养围绕兴发集团特定岗位要求兼顾相关的岗位群,依托相关车间熟练掌握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毕业生由"学生--产业工人"角色转换快,角色定位准确。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好学、乐于锻炼。在每年兴发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新员工考核中优秀率达65%,合格率达95% ,其表现受到企业的肯定。2005年我校被确认为兴发集团的职工培训基地,使校企业合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成功实现了校企互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