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86年,当时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工中专和县职业高中三校合并而成,1991年县电大并入职教中心,1998年、1999年学校根据教育形势的需要,又先后创办特色初中和普通高中,2003年创办“通山宏志班”,并与全国窗口示范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6年华中师大一附中在我校设立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从而使两校形成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活动互动的帮教支教新局面, 2008年创办“湖北慈善阳光班”,这是省慈善总会首次在县级学校办班。“宏志班”和“阳光班”的创办使学校教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学校高考升学率,录取人数和录取档次年年有突破, 06—08年这三年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46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次获奖,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奖,07年全国“创新杯”中学生化学能力竞赛,有1人获二等奖,08年第三届“求学杯”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有2人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位于通山县城新城路24号,占地面积约60亩,现有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内香樟成荫,桂树成林,环境优雅,是一座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46人,中高级教师占5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学班34个,在校生达3000多人(不含联合办学的“通山中等职业学校”和“元亨职业技术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1995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2年获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02年被评为通山县 “文明单位”, 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12工程”合格学校,2004年被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评为“1998—2002年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综合型教育中心。
湖北省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86年,一所涵盖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初中和高中教育的综合型教育中心,是湖北省重点学校和”5.12”工程合格学校。校园内香樟成荫,桂树成林,环境优雅,是一座花园式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中级职称教师76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市骨干教师14人,市、县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招生专业
旅游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电气工程、学前教育、会计、电子信息技术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简介
湖北省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86年,当时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工中专和县职业高中三校合并而成,1991年县电大并入职教中心,1998年、1999年学校根据教育形势的需要,又先后创办特色初中和普通高中,2003年创办“通山宏志班”,并与全国窗口示范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6年华中师大一附中在我校设立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从而使两校形成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活动互动的帮教支教新局面, 2008年创办“湖北慈善阳光班”,这是省慈善总会首次在县级学校办班。“宏志班”和“阳光班”的创办使学校教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学校高考升学率,录取人数和录取档次年年有突破, 06—08年这三年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46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次获奖,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奖,07年全国“创新杯”中学生化学能力竞赛,有1人获二等奖,08年第三届“求学杯”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有2人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位于通山县城新城路24号,占地面积约60亩,现有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内香樟成荫,桂树成林,环境优雅,是一座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46人,中高级教师占5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学班34个,在校生达3000多人(不含联合办学的“通山中等职业学校”和“元亨职业技术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1995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2年获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02年被评为通山县 “文明单位”, 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12工程”合格学校,2004年被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评为“1998—2002年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综合型教育中心。
湖北省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86年,一所涵盖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初中和高中教育的综合型教育中心,是湖北省重点学校和”5.12”工程合格学校。校园内香樟成荫,桂树成林,环境优雅,是一座花园式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中级职称教师76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市骨干教师14人,市、县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园环境
老校区占地面积约6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内香樟成荫,桂树成林,环境优雅,是一座花园式学校。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产校的办学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特色初中和普通高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初中现有学生600余人,高中学生近2000人,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初中、高中现己是通山县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办的“宏志班”己成为通山县高中教育的一个品牌。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方面
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中级职称教师76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市骨干教师14人,市、县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硬件方面
学校近几年共筹资金1360万元,修建学生宿舍,食堂,学术报告厅和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场,并整合原有教学设备。对己建成的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及语音室,琴室,舞蹈室,音乐室等增加补充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并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基本实现教学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引进外资与浙江私营老板联合办学。职教中心己有三个校区,本部位于通山县通羊镇新城路黄金地段,第一分部设在原通山卫校,第二分部设在原通山林业子弟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共83亩,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本部和第一分部主要承担中职学历教育,第二分部主要承担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本部主要承担普通初中和高中教育。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成果
通山县职教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恪守“求索创新、负重争先、学做真人”的校训,倡导“文明、团结、拼搏、进取”的校风,高举“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的宗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1991年县电大并入职教中心,1995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998年、1999年学校根据教育形势的需要,又先后创办特色初中和普通高中,2002年获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02年被评为通山县 “文明单位”, 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12工程”合格学校,2003年创办“通山宏志班”,并与全国窗口示范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4年被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评为“1998—2002年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该校设立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从而使两校形成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活动互动的帮教支教新局面, 2008年创办“湖北慈善阳光班”,这是省慈善总会首次在县级学校办班。“宏志班”和“阳光班”的创办使学校教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学校高考升学率,录取人数和录取档次年年有突破,2006—2008年这三年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46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次获奖,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奖,2007年全国“创新杯”中学生化学能力竞赛中有1人获二等奖,2008年第三届“求学杯”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有2人获全国一等奖。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综合型教育中心。学校常年在校生1430余人,电大成人生500余人。每年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人次,下岗再就业培训每年达1800人次,并且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就业制度,成立了就业服务办公定,学生就业率达95% 。己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技术人才3万余人。
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区新貌
2014年7月9日,通山县职教中心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在新校区报告厅内召开搬迁动员会议,这标志着通山县职教中心搬迁项目已基本完工,也预示着通山县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又将翻开新的篇章。
据了解,融教育科研为一体的职教新校区是通山县重点项目之一,该校占地面积232亩,总建筑面积近50000平方米,新校区分为教学区、行政区、运动区和学生生活区等四大主要区域,其中教学区共有教学楼四栋,教室70个,同时可供4000名学员就读。运动区内含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和四个塑胶蓝球场。学生生活区内含4000平方米食堂和1000平方米超市服务部,学生寝室共有360套,可置放床位2600多个。项目的建成,对优化通山县教育布局及职业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山县职教中心坚持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该校分别设立了宏志班、重点班(实验班)、普通班、艺术专长班、体育专长班,使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正是由于学校的因材施教,学校在2014年的高考再创佳绩,834名高考学子,上线人数就达到757名,整体上线率高达90%,其中宏志班全部考入本科线,并勇夺通山县理科状元。由于多年连续取得了优异成绩,湖北省慈善总会也决定继续在该校开办“慈善阳光班”,招收5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应届初中毕业生,享受“阳光生”待遇。学校中职教育也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旅游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电气工程、学前教育、会计、电子信息技术等课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